第八章 论文的一般格式
2023年09月05日 21:33:20

根据《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论文常用格式,主要包括:前置部分,包括封面、提名页、摘要、关键词等;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等;附录部分;结尾部分,包括索引等。

 

一、前置部分

1.封面

封面是学术论文的外表,提供相关信息,并能对论文的内容起着保护功能。如果论文是作为期刊、某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则无需封面。如果是学位论文,则必须要封面。封面样式如下:

学位论文的封面,一般是标准式的格式,这不要学生操心。学校已经把它制定好了,学生拿过来用即可。封面1是国家图书馆规定的博士论文封面,需要上交国家图书馆的。封面上左上角要注明本单位的变化、密级和UDC;封面中间要标明:标题和作者姓名。作者姓名下面要标注: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单位及地址;申请学位级别、专业名称;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答辩委员会和评阅人名单,以及完成日期(年月日)。

2.标题

标题,又称篇名,是指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的集中表现,是论文要论证和阐述的对象,是论文的总纲,是论文内容与中心思想的高度浓缩,是读者认识全文的重要窗口。如果是您撰写的论文需要发表,论文标题是给编辑者、审稿者和读者的第一印象。标题对论文起着画龙点睛的提示、评价、吸引和检索作用。

标题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标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可以用疑问形式,如《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质》、《谈遏制房价疯涨的几点意见》等。二是标题常以以陈述句形式出现,如《政治运行机制的特性及构成》、《科学与道德的意义》、《公共政策的价值》等不过标题有时也以其他方式如否定句形式出现,如《民族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科学不是道德》。

论文标题的具体表现形态有:一是一般式,如《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争论》、《政治价值的意义》等。二是特殊式,如《政策:一种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场还是终结》等此外,标题字数不宜太多,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英文题名应该与中文题名相对应。如有副标题,需要另起一行,用破折号或冒号作区分主标题和副标题。  

3.著者姓名

著者姓名,简称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知识版权的标准,是对工作负责的体现和著者的劳动成果的见证(详见第十章)。

4.序或前言

序或前言,对于要发表论文来说,一般是不需要的;对于学位论文来说有时是可以省略,不一定需要的,有时用“后记”取代之;对于书来说,一般是需要的。序或前言,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学术论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阐述研究工作的缘由、研究背景、主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获得资助、支持帮助、协助过程等,也可以就相关问题进行评述等。其实,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阐述。

    5.摘要

    摘要是以最简洁、最概括的语言描述正文主要内容的段或短文。它是以帮助读者快速地了解或把握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论文可分为文科和理科类论文,摘要可分为文科和理科类论文摘要。

    文科类论文摘要,可以分为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以及报道性/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是报道原文内容要点,提供定性信息(新发现、新方法)和定量信息(数据、公式)的摘要。内容著录详尽,基本能反映正文主要信息.一般可以代替阅读正文。指示性摘要是指明文献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亦称简介。报道/指示性摘要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次要部分的摘要。”国内一些质量高的期刊在投稿要求中说明:只接受报道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不接受指示性摘要。作者在投稿时,一定要注意摘要的撰写。如果文科类论文较长或是学位论文,其摘要一定要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研究结论,这三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这与理科类论文摘要中要求阐明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是具有一致性)。具体来说,学术论文的详细摘要一定要包括“研究的目的、对象、方法及过程、研究的主要观点,主要材料的选择及提取、获得的主要结论及其意义等。”

理科类论文摘要,一般应“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目的是指研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范围;方法是指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手段、程序等;结果是指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件能等;结论包括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以及提出的问题、假设、建议、启发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人文社会科学摘要的内容可以灵活些,但也须至少。”

摘要一般不分段,只是一篇小短文或一小段而已。中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根据论文需求或特点,其字数可以多些或少些。一般将论文摘要置于作者姓名(单位)和关键词之间。本科学位论文一般以500字左右为宜,硕士、博士论文的摘要在1000——1500字为宜。英文摘要可以置于中文摘要或参考文献之后,英文摘要的谓语动词尽量用一般现在时或过去时,遵守英文语法相关规则。有封面、题名页的学位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封面或题名页之后。

 

典型指示性报道

寿命试验要领及处理数据方法

摘要:以切削刀具为例,分析了参考文献中数据不可靠的原因,指出了进行寿命试实验的要领。为获得可靠的数据,推荐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数理统计方法。

 

2

政策:一种社会生产力

摘要:不论物质生产力发展,还是精神生产力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调整和规范。政策能起到调整和规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在关系及其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策就具有了“生产力”的性质。事实上,政策既体现为一种物质生产力,又体现为一种精神生产力。

 

一般性报道性摘要

例:          

吸烟对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

【目的】调查了城市住宅内的一家地下室饮料厅和三家地下室旅社

【方法】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测定采用汞置换法;烟气总颗粒物质浓度测定采用重量差值法;…….

【结果】测定结果:地下室饮料厅一氧化碳最高为13.23ppm全营业时间平均浓度为0.6加或减2.59ppm 超标7.8倍。………

【结论】通过分析指出,人们长期居留被动吸烟环境中,会产生潜在的远期危害。

 

6.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能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的单词和术语,是没有进行规范的自然语词。一篇论文所列举的关键词,它们之间有一定的逻辑组合关系,通过这种逻辑关系,可以提示论文主要内容或思想。单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行的语言单位,它是不能进行拆分的词语。术语是指某学科中的专门用语。

不是任何词或术语都可以作为关键词,只有实际意义和检索功能的词语或术语,才可以作为关键词。同时也要注意,空泛的通用词,如“问题”“理论”“概述”“研究”等不能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应该置于摘要后,每篇论文选择3-5个关键词为最佳。英文关键词应该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置于英文摘要之后。关键词之间用“;”“,”隔开。中文摘要关键词之间可以用一个字符大小空间隔开即可。

本科学位论文字数要求不多,一般在5000—10000字之间,中英文摘要多数在300—500字之间,其格式形同一般期刊论文。其中英文摘要也可以另起一页或置于中文摘要之后,可以省略作者姓名和单位。

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略有不同的是,论文标题下是作者姓名,作者姓名之下,有著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城市邮编,并用括号框起来,在此之下才是摘要、关键词。但有的期刊杂志,则把著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城市邮编等放置于参考文献之后;有的期刊杂志,则把著者单位、单位所处城市、邮编,作者简介等放置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之间。值得关注的是并不是所有期刊都要求英文摘要,有一部分期刊为了省略版面,则省略英文摘要。有的期刊杂志,把中文摘要也省掉。这只能说明,我国政府对论文摘要有了统一规定,但期刊界对论文摘要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

7.分类号

对于要发表和已经发表的论文,杂志编辑要给论文进行分类,并给予一个分类号。这个分类号是根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进行分类并给予的一个可以进行检索和分类的号码。这也是论文分类归宿。每一篇论文标识一个分类号。涉及多个主题的论文可以表述1-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放置第一位,次分类号放在第二位等,依次放置。多个分类号之间要用“;”隔开。

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文献标识码,是文献资料的身份证,是指论文的具体归宿研究领域范围。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将期刊文章区分成如下类型,并分别给出相应的文献标识码。

第一种类型,主要是指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用A作为文献标识码表示。

第二种类型,主要是指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用B作为文献标识码表示。

第三种类型,主要是指业务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用C作为文献标识码表示。

第四种类型,主要指一般动态性信息,包括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用D作为文献标识码表示。

第五种类型,主要指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用E作为文献标识码表示。

文章编号,是指杂志社给论文编制的一个数字号码,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号。文章编号,有利于检索和标识的作用。

9.目次

期刊论文,一般较短,不需要编制目次;学位论文一般较长,需要编制目次,将论文章节大大小项目按照先后的顺序列出,并标明各章节所在论文中的页码。目次,需要另起一页,置于序或前言之后,如果没有序或前言,则置于摘要和关键词之后。编制目次,是为了方便读者把握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方便阅读或选读。论文单独刊印时,一定要有目次页,短文则无。“目次”不因写成“目录”,这是因为目次仅仅是标识论文主体部分的文章章节所在论文中的页码而形成的章节次序;而目录则是标识论文全部分包括前言或序,也包括附录、索引等内容。著者一定要区分目次和目录的差别。

 

10.插图和附表清单

学位论文中的图表较多,要分别排列出一个清单,放置于目次页之后。图(表)的清单要有序号、图(表)和页面。

 

此外,符号、标志、缩略语、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需要解释或说明时,一定要将它们汇集成表,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二、主体部分

  论文,一般包括引言、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在此本部分中一定要注意论文章节标号及相关标题的安排,图表、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等使用,最后要有致谢或后记。

  1.引论

  引论,也称导论、引言、序论,主要是说明选题的背景、缘由、意义和目的等。引论中要对论文基本概念、分析理论或分析框架、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等要进行详尽介绍,也要阐明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等等。文科类学位论文,一般要求引论中至少用引用的参考文献为8篇以上,理科类论文(自然科学论文)引论要求有近3-5年间的参考文献。引论主要包括内容有:

    第一,阐述本论文选题研究的背景,主要是阐述国内外对本论文的选题的研究概况、最新进展和研究趋势。

    第二,说明选题的缘由、目的、意义和价值等。

    第三,要阐明研究的中心思想和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性质、研究过程等

    第四,要说明清楚资料收集和使用情况,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计划等。

    第五,要提出研究结论或研究的发现。

    如果是较短的论文,可用一小段文字起着自然导入正文的作用。如果是较长篇幅的硕士或博士论文,引论就要独立成篇。

 

 

当前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潜在的风险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在某种意义上激活了高校教师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造就了一个高校教师内部竞争市场,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对“评聘结合制度”的缺乏内在竞争力、抑制教师工作积极和创造的制度因素进行质的变革,这无疑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人们知道评聘结合制度的弊病,也了解聘任制度的好处。但是如果我们过度热衷和崇拜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神奇功效,无视当前社会环境,不切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部分高校盲目地推行这一制度会可能会加重和恶化原来已经潜伏的一些风险问题如高校利益两极化、学术风气浮躁、学术腐败行为加重等,无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引 论)

.当前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存在的潜在风险问题

…………

 

 

2.本论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学术论文的核心,是观点和材料大量聚集的部分,也是全文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要比其他部分复杂,所以,结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结构安排方式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和混合式四种。(详见第六章中“写好本论”部分内容)本论结构安排要符合上述结构形式之一或一定的逻辑形式。

3.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结尾部分,是作者在理论分析或实验结果上经过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对本论部分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所在的符合逻辑性的科学概括,决不是对本论部分的各段落和内容的简单重复。它在某种意义上呼应了引论,又合理地符合逻辑性从本论中推理出了结论。它自成一体,不可缺少。其内容主要有:论证结果、对本论分析、对论证问题的综合概括等。这就要求结论要突出新发现或研究结论,用词要准确、完整、明确、精练,不能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可能”“大概”“大约”“约为”;如果需要用这些词语,应当写明理由。此外,根据论文的需要,在结论部分,针对得出的结论或本论中提出的问题,提出一些有建设性建议。

 

1:

6章 结论

本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推行的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改革和中国在推进公共服务管理改革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新公共管理”已经成为包括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未来改革的基本模式。

2、世界各国政府公共服务管制模式的演变过程说明,当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时,政府垄断的公共供给模式就走到了尽头。

3、我国现行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正在由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政府垄断供给模式向政府主导的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

4、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由政府垄断向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型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政府管制机构设置落后,多头管制和行政手段代替法律手段现象频繁发生“政企同盟”与行政垄断的并存,导致管制措施过多维护集团利益而有失公允,造成了新的公共服务“垄断”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与公共服务公共性实现之间出现矛盾,公共服务部门在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的前提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导致了供需双方的矛盾深化。

5、针对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转变过程中政府管制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公共服务改革案例对有效管制进行理论梳理和经验总结。

 

2:   

HOCI的结构及其异构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

 3结论

本文用MP2和密度泛函方法计算H0CI的分子结构和振动频率与实验值较为接近,说明该体系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MP2方法和几种密度泛函方法计算结果,以及在密度泛函方法中用不同的笨纪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MP2方法计算的结果优于密度泛函方法汁算的结果,而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的结果中,基组越大其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越好;同时研究发现HOCI及其异构体HOCI都具有Cs比对称性,HCIO异构为HCIO的反应活化能放大,说明了HOCI异构体较稳定,但HOCI异构为HOCI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光照等)也能发生。

 

4.章节编号及标题

  论文,按照其内容可以分成若干章节进行阐述。章节的编号一般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标识。

  1)章节的编号

章节的编号,分为两种类型:基本类型和扩展类型。

第一,基本类型章节的编号。论文的第一级层次为“章”,通常从“1”或“一”开始连续编号。每章下的第二级层次为“节”,章可以分成若干节,可以从1或“一”开始连续编号,以下依次类推。如论文需要,可以在每节下分成第三级层次、第四级层次的“小节”。

“节”“小节”的编号只在所属章、节范围内连续。一般情况下,对章节的划分不超过4级。当科技文献的结构复杂,需要将章节的层次再细化,就需要采用扩展类型的章节编号。

第二,扩展类型章节的编号。如果论文章节的层次较多,可以在基本类型章节编号的基础上向下扩展层次的编号,用增加带有符号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即是说,在第四级层次下增加带有符号的阿拉伯数字,而不添加量词“条”“款”“项”“段”,只是在引用时,书写成:“1条”“3款”“5项”“A段”即可。图示表示如下:

类型

名称

编号

  

1级

5

按第5章

2级

5.5

参见5.5节

3级

5.5.5

参见5.5.5节

4级

5.5.5.5

参见5.5.5.5节


  5)



5)





A

5.5.5.5节的5条5款5项A段

层次名称编号及其引用表

  章节编号的排列格式是编号数字与标题之间,一般有一个字的空格。基本类型章节标题末一般不加符号,编号应该全部顶格书写,正文另起一行,章节的编号也可以居中,但全文要求一致。“条、款、项、段”的编号前应该空两个字,正文可以接着排,但标题与正文之间应该有一字之隔。这种格式要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各级编号排列格式可以变化,但全篇应该一致。

  2)章节的标题及编号

   论文的篇、章、节都一般要有标题。标题一定要精练,字数不宜太多,大约为15字左右,题末不用任何标点。叶继元等在《学术规范通论》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如下内容:

列项说明的编号及符号  学术论文的内容需要列项说明时,可在各项前加编号,可在各项前加符号,也可在各项前加汉字序次语。

第一,列项说明的编号。学术论文列项说明的编号,用带半括号的英文小写字母,如须细分时用带双括号的英文小写字母。只有基本类型而无扩充类型的学位论文的列项说明,也可用带半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须细分时用带双括号的阿拉伯数字。

第二,列项说明的符号。学位论文的列项说明,可在各项前用破折号“——”也可用实心圆或其他符合,如□、◆、■、等。

第三,列项说明的汉字序次语。学术论文的列项说明,也在各项前用汉字序次语,如:第一,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首先,其次,再次;一、二、三;甲、乙、丙。这里应注意的是,序次语“第一”、“其一”、“首先”的后面只能用逗号,不用顿号;序次语“一、”“甲”只能用顿号,不用逗号。一般汉字序次语不再细分。

   5.图表

   图表是包括图和表格的总称。

   1)图

   图是论文中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提供信息。每幅图在正文中都要明确提及,如“图部分中的例2所示”。图应该按照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编号,这一编号应独立于章和任何表格的编号。

每一幅图都应有图题,图题应放在图的下方居中排,图序与图题有一字空格。如果有分图,应该在每分图的正下方标注分图图序a,b,c,d,…………分图可以标分图题或不标分图题。图序和图题宜用有别于正文的字体并小一字号的字体的字书写。使用图时,要注意

第一,图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不要书写。

第二,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表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第三,图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的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标明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第四,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排,先见文字后见图。如限于版面,不能随文排时,宜注明图所在的页码。图旁空白较大时,可串写文字。第五,插页图版可另编页码,且须在图版上方表示文章的题名和所在的页码。

 

(2)表格

论文中使用表格,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提供信息。表格使用时,应该在文中明确提及,附于文字的下方。表格应按在文中的出现的顺序从1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这编号要独立于章和任何图的编号。

每张表都应有标题,标题应该放在表的上方居中书写,表序与标题之间有一个字空格。栏中使用的单位在该栏表头项目名称的下方。某栏中使用的单位一般应有标在该栏表头的名称下。表内文字应该比正文小1号的字书写,表序、表题应用有别于表内文字的字体书写。

表一般应随文排出,先见文字后见表。若限于版面,不能随文排时,应该在文中注明表所在的页码。表旁空白较大时,可以串写文字。

 制作表格时,一定要注意

第一,表格要精心设计,具有自明性。

第二,表内数据一定要按照一定规律和顺序书写,切忌表的内容与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第三,表内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的符号、单位”。只有在务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与表及文字所述的具有一致性。

第四,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到由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中相邻或上下栏的数字或内容相同者,应重复标注或通栏表述,不能用“同上”“同左”、“——”等代替。表内用“空白”表示未测或无此项,用“——”“……”表示未发现。用“0”表示实测结果确实为0。

第五,表格中数字的书写规范。对于纯小数字,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圆点。 

6.数字

数字,包括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

 1)汉字数字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涉及数字的使用时,是否使用汉字数字,遵循如下规范:

    ①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二O九师、九三学社、路易十六、十月革命、“九五计划、五省一市、第三季度、党的十五大、星期五、二倍体、十三碳二烯酸、十二指肠、十字接头等。

    ②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要求使用汉字;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八日等。

    ③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要求使用汉字,但是否外加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如:“一二八”事变、五四运动等。

    ④对于非物理,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如:读了十遍、五个百分点等。

    ⑤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这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数字间不得加顿号。如:七八公里等。

    ⑥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如:一百几次,几万分之一等。

    ⑦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如:一百多种、长度万米左右、会员约五百名等。

⑧中国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而应用汉字数字表示,并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如: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的722年)、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午10月1日)、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等。     

2)阿拉伯数字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涉及数字的使用时,是否使用阿拉伯数字,文科论文应遵循如下主要规范

①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均阿拉伯数字。

②公历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86年不能写成86年;应避免文中出现“今年”“后年”等字样。

③日期均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1986-04-08;日的时刻表示按GB/T7408-94的规定编写,如15时9分38秒写作15:09:38。

④多位阿拉伯数字不能移行。

⑤对于计量和计数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含4位),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之间空1/4字距,不用千分撇“,”

⑥代码、代码、序号及引文标注中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且多位数不分节。

3)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Ⅰ,V,X,L,C,D,M分别表示为1,5,10,50,100,500,1000。相同的罗马数字并列时,表示相加;不同的数字并列,右边的小于左边时,表示相加,如右边的大于左边时,则大减小。如:Ⅱ表示2;Ⅳ表示4;Ⅴ表示5;XV表示15。数字上加一横线,等于原数字的一千倍。   

7.致谢、参考文献

致谢,主要是指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详见第九章 论文署名、引文及其他标识规范)。

 

三、附录部分

  附录部分,主要是收录于研究问题相关或主题相关的资料性的内容,这些内容比较多且有段落或较多的层次。这些材料有直接或间接反映的且能深刻准确地理解相关问题有关。

附录与正文应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均另页起。

一般来说,论文的附录依次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A。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应另编序号,与正文区别开,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数字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A1;表C2;式D3;文献B5等。

    随着标准化的发展,对于篇幅较大的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最好编制关键词索引。除上述的基本项目的格式要求外,有关封面、封底、数理公式及反应式、坐标图、标点符号、字母、数字、各种单位等的格式要求详见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编写格式》。或者参见下一章中的“引文”部分。

 

四、字体和行距

    1.字体

字体是指论文的中英文字的类型和大小的总称。一篇论文有着严格的字体要求。比如论文标题、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中一、二、三级标题及其内容、参考文献等都有字体的规定。毕业论文撰写者要根据不同学校对字体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字体规定  

 

、封面格式

(一)学科代码及学号:在右上角,五号宋体。

(二)额题:贵州师范大学(本科)(二号黑体,居中)毕业论文(一号黑体,另行居中)。

(三)题目:

主题用小三号小标宋,居中;字数在20个以内;

副题在主题下方,前面加“——”号,四号楷体。

(四)学院:就读学院全称,小三号楷体,居中。

(五)专业:专业全称,小三号,居中。

(六)年级:小三号楷体,居中。

(七)作者:小三号楷体,居中。

(八)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小三号楷体,居中。

(九)完成时间:标明年月日,小三号宋体,居中。

二、论文格式

(一)题目和署名

1、主题用小二号小标宋,居中;

2、副题在主题下方,前面加“——”号,四号楷体,居中。

(二)署名:在标题下方,四号楷体,居中。

(三)中文摘要:

1、在署名下方,五号楷体;

2、文字简明、确切,300字以内;

3、以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以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为基本要素;

(四)中文关键词:

1、在中文摘要下方,用五号楷体;

2、是从标题、层次标题(即文内小标题)和正文中选出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3、数量3—5个,用分号隔开。

(五)英文摘要(Abstract):

1、在中文关键词下方,五号白正体(Times New Roman

(六)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1、在英文摘要下方,五号正体Times New Roman

2、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

(七)引言(或称前言、概述):在英文关键词下方,小四号宋体;

(八)正文:

1、在引言下方,小四号宋体;行距取固定值20;

2、正文层次划分和编排方法:

题序层次可分为若干级,一般不超过四级为宜。

1)文科论文为:

第一级:一、二、三……;四号黑体

第二级:(一)(二)(三)……;小四号楷体

第三级:1、2、3……;小四号宋体

第四级:(1)(2)(3)……;小四号宋体

题序编号前空两个字距,再写题名。

2)理、工科论文(设计)为:

第一级(章):1. 2. 3. ……;四号黑体

第二级(节):1.1.  2.1.  3.1. ……;小四号楷体

第三级(条):1.1.1.  2.1.1.  3.1.1. ……;小四号宋体

第四级(目):1.1.1.1.  2.1.1.1.  3.1.1.1. ……;小四号宋体

章节条目编号一律左顶格,编号后空一个字距,再写章节题名。

(九)参考文献:

1、在正文后,五号宋体;

2、按其在正文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引用同一文献用同一序号),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上方以黑体“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示

     从上案例可看出,理科论文字体要求与文科论文字体要求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两者使用论文标题的序号不同。理科论文“一级标题”表示为“1.xxxxxxxx”、“二级标题”表示为“1.1 xxxxxxxxx”、“三级标题”表示为“1.1.1. xxxxxxxxxx”和“四级标题”表示为“1.1.1.1 xxxxxxxxx”。只要按照此标题序号相应替换文科论文标题序号就变为理科论文标题序号了。

一般来说,学校对本科学位论文封面有专门规定,即它设置有论文封面,论文封面上的字体也就作了相应的规定,这不用学生去费心,直接将封面上字体替换成自己所需要填写的字就可以了。

     2.行距

  行距是指论文中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常用的行距有单倍、1.5倍和固定取值等。这要根据论文字体来进行确定,要保持文字大小适中、疏密恰当。行距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既要符合阅读要求、又要有审美的需要。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范中规定正文“行距取固定值20”。或有的高校毕业论文规定“行距1.5倍”。行距疏密规定依据不同高校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