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卷包括哪些内容?
申论试卷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一、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是针对考生应试作答提出的指导性建议,其主要内容如下: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要求依次作答。
二、材料
申论给定的材料,大多是一组经过半加工的带有新闻性质的现实材料,内容多为集中反映社会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某一热点问题,很少涉及重大理论问题或专业性问题。给定材料的篇幅一般为8000字左右。
三、要求
申论要求即应试者在弄清给定资料的基础上所必须完成的若干题目,主要有四种类型题:概括归纳题、分析综合题、公文应用题和作文写作题。
1.概括归纳题。用150-200字的篇幅,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者主要现象等。
2.分析综合题。用300-400字的篇幅,分析材料所述问题的原因、后果、意义、不同或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或分析等,或者针对材料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3.公文应用题。用400-500字的篇幅,针对材料所要求,撰写规定的应用文体。
4.作文写作题。根据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或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或者针对材料所反应的问题而提出对策建议,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用800-1200字的篇幅写篇议论文。
具体而言,“申论要求”涉及三个主要方面:①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②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对策或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③对见解、对策或方案的论证。
如何进行材料选择与甄别?
收集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材料。材料多,并不是意味着都能用得上,而是选择最具有反映主题最能阐述主题的资料,这要求我们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选择材料。材料的选择与鉴别过程中应该做到:
第一,选择的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在选择的材料过程中,首先要看哪些材料能充分体现或反映主题,把反映或体现主题的材料用到研究课题中。凡是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均可舍弃。即使在作者看来这些材料是非常好的,而且花了很多力气弄来的,就舍不得丢掉,可惜。只留下符合主题的材料,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均可舍弃。否则,将无关的材料运用在文章中,既造成文章臃肿,又使得对论点的阐释牵强附会,反而冲淡了主题,造成文章毫无说服力。
第二,甄别材料的真实性。真实的材料是指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只有真实可靠的材料才以得出科学的结论。选择材料,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有一双火眼精睛来选择真实的材料。徐融等认为,选择真实的材料,要注意:“其一,要尊重客观实际,避免先人为主的思想,选择材料不能夹杂个人的好恶与偏见,不能歪曲材料本来的客观性;其二,选择材料要有根有据、采用的第一手材料要有来历,选取的第二手材料一定要与原始文献认真核对,以求得最大的准确性;其三,对材料来源要加以辨别,弄清原作者的政治态度、生活背景、写作意图,并加以客观的分析评价,社会科学方面的材料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第三,辨析材料的典型性。典型性材料就是指这种材料对于它所论证的主题或证实的理性认识来说是具有充分的代表性。能做到充分论证主题或论点的材料,就是典型性材料。比如,你说这个人腐败了,就要举出人们公认的证据材料,他受贿、贪污、买官卖官等行为,只有这些证据材料,你才能证明这个人腐败了。这些材料就具有典型性。
第四,选择有效地材料鉴别的方法。材料鉴别的方法,主要是指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而选择材料时所采用的方法。现实研究中,人们常用的材料鉴别方法有核查法、比较法和分析法。
核查法。核查法就是查证,核实,以确定材料是内真实、准确的方法。论文写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除了一部分是第一手资料外,可能大部分资料是第二手资料。尤其是第二手材料,一定要进行核查。核查这些材料哪些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从材料的来源、材料收集人员的条件、采用方法、收集时间和地点等去考察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比较法。比较法是将多方面收集来的同一类型的材料进行比较、核对、复查,以确定材料的真伪、优劣的方法。对同一类的材料进行比较,有时会发现有关材料会出现矛盾,就需进一步跟踪收集同一材料,待收集到充足的材料时再作判断;如果发现材料没有出现相互矛盾或有较大出入,就可以说明这些材料可以相互佐证,具有真实性。可以大胆使用。
分析法。分析法就是对已经选中的材料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进一步鉴别材料其伪的方法。“分析法主要是分析材料的逻辑关系,看其中是否有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考察其科学性、凡材料中出现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可认定为可疑材料。” 作者就需要进一步收集更多地同类材料,给予佐证;或者作者放弃这些材料,寻找另一些相关且材料的逻辑关系没有矛盾或不合理的材料,用以论证论点。
申论考试过程中步骤,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申论应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认真审题,才能针对性做题,才不至于做错题。审题时要注意着几个方面:
1.确定题型。一定要看准题型,是问答题,还是填空题或材料分析题。
2.作答对象。明确答题对象是什么,弄清楚此题要求回答什么。
3.作答范围。作答范围很重要,在申论答题中作答范围一定是给定的材料,不要超越这个范围。
4.作答字数。作答字数不要超越、也不要少于这个限定范围,否则会被扣相应的分数的。
5.公文格式。公文应用题撰写,一定弄清楚是什么文体,针对文体要求而下笔。
二、选择要点
什么是要点?要点就是重要信息,包括:
1.描述问题的;
2.问题的性质;
3.问题的影响、原因和对策;
4.措施、建议;
5.经验、教训;
6.争议双方的观点和理由。
怎么发现要点呢?这些关键词或标志性词汇能帮助你快速发现要点。这些关键词主要有
1.引出观点的关键词:针对,应当,表示,认为,指出,说,称;
2.表明重点的关键词:但是,然而,尽管....如此,虽然,主要是,关键在于;
3.做出结论的关键词: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
三、加工要点
加工要点是对要点进一步进行梳理和归纳提炼的过程。在加工要点时,一定要做到:1.坚持忠于原文的则,一定要忠于原文,不得偏离给定的材料。
2.注意使用加工方法
①并列式演绎加工法:主要问题=核心问题+具体表现,具体而言,这是确定问题是什么问题,并描述这问题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②递进式演绎加工法,主要有:第一,(常规型)主要内容=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第二,分析概括原因=思想(主观)、监管(客观)、制度(内因)、利益(外因);第三,争议型归纳加工法,对争议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自己见解。
3.问题分析法。从某一角度比如政府或社会来阐述:①客观地承认问题;②辩证地分析问题;③积极地解决问题。
四、规范要点
对这些要点再次进行梳理归纳并描述清晰,层次分析,逻辑性强。
申论材料分为案例、数据、评论等类型,但是不同类型的材料,我们需要找的要点也不一样。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很快的找到我们需要的要点,并且直接的应用于材料中呢?这就依靠申论阅读理解技巧来帮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