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论文如何选题
2023年09月05日 21:04:53

选题就是选定论文题目,即确定要研究的学术问题。选什么样的题目,对于论文的撰写是否顺利开展非常有帮助的。选好题是成功撰写论文的关键。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直接面对的问题:选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不怎如何选题,更不清楚哪些题目选择有价值或哪些题目不值得去做。面对刚刚踏入学术殿堂的年轻人或者为了能顺利拿到学位证书的毕业生来说,他们没有学术积累或者说他们做学问的经验欠缺,选题就显得很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多半是为学生作想,要求从事不同课程教学的教师给毕业生开出选题清单,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这不失为一种良方。有人认为,“写毕业论文,最理想的是由自己提出选题”“独立选题”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是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做学问的必须经历的阶段。这个过程是很重要,是因为:选题能够决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适当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能力。

 

一、选题的相关因素

选题,往往与这些因素分不开的。这些因素是:思维、知识、兴趣和意识等。  

首先,思维因素,“人类的思维总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任何思维都带有问题性。没有问题,便没有思维。” 选题与研究者的思维密切相关。研究者要有问题的思维,善于去思考问题,善于对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存在的现象或复杂关系等多问些“为什么”。这是科研思维训练的好办法,同时也是找出问题的好方法。

其次,知识因素。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没有一定知识作为基础,创造性思维或奇异思维也就无法产生。在社会各领域中对知识的需求是有不同的。由于个人的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精通所有领域的知识,只能在某一领域中进行专业学习,拥有这一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并对这一领域有深刻理解,才能发现这领域存在的研究不足或存在未涉足的领域。

第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兴趣的来自于好奇心。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研究某个领域比较感兴趣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选题可以从兴趣入手,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

第四,意识。这里主要是指科研意识。研究者,要有很强的科研意识,善于探求在科学研究中别人忽略研究领域或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或别人没有深入研究的专业领域等等。此外,科研人员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新理论去分析原有的东西,同样可产生新的研究成果。

 

二、选题的基本思路

选什么样的题目,即要明确选什么样方面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属于文科类的研究领域,还是属于理科类的研究领域。这一点,你必须清楚。如果你是研究社会科学领域,具体想研究的是哲学、社会学、文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进一步追问假如你想研究经济学方面,你想研究经济领域中的哪方面呢?是经济史、经济学理论、经济政策等,还是对具体现实中经济现象、问题和经济热点等感兴趣。这就把你的选题内容一步步的缩小,锁定在较小范围和研究领域。这为您进一步确定论题的打好基础。理科类研究论文的选题也是如此,假如你选择染色体相关研究,选题路线是:自然科学——遗传学——染色体,并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研究者来说,关注的是选什么样的论题作为自己的论文标题。从研究领域上来看,研究者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可以获得最佳选题(所谓最佳选题,就是既新颖(内容新、角度新、命题新)又颇有研究价值的选题。):一是要在本学科领域的“空白处”寻找突破口。所谓“空白处”,就是在本学科领域别人尚未涉猎研究过的课题。二是在学科领域的“空缺处”寻找突破口。所谓“空缺处”就是在本学科领域比尔已经研究过,但还有科学探讨余地的课题。三是在多学科发展的“交叉口”寻找突破口。科学发展表明,各种学科的知识正在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分化和综合。在学科与学科的交叉地带,不断涌现出新的学科门类,如政治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等,这就容易带来了新的课题。这要求我们善于留心选择某些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四是在学科领域的“热点”中寻找突破口。所谓的“热点”就是在这领域中学界都关心的问题,如医疗制度改革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环境污染治理问题、计算机CPU国产化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是在某一段时期内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所谓学科中“空白处”“空缺处”“交叉口”“热点”的发现,一定要基于研究者充分占有相关学科领域资料,充分关注相关学科领域学术发展动态,充分占有相关学科领域资料和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等基础来获得;否则,研究者不想做任何努力就想获得最佳的选题,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三、最佳选题方法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要做科学研究要学会找问题,没有问题无从研究。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依据,选题方法就是找问题。如何找问题呢? 找问题就是存同求异。存同是寻求事物之间的共同性;求异是在存同基础上寻求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以便探索现成理论没有发现、没有概括、没有解释的事物。根据“存同求异”的原则,选题的最佳途径,主要有:

1.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类选题属于开辟新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具有重大价值研究这类选题难度很大需要对某领域研究很有造诣且要有创新性思维,才有可能开辟新领域研究。这种研究是对前人研究的创造性发展

  2.前人已经做过的题目,有的结论欠妥或含糊,或者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这类题目是可以进一步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有理有据对前人研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这类选题研究是对前人研究的发展性研究。

3.许多人已经对某一题目进行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甚至有过争论。这类选题具有争鸣性质,也可作为选题的对象。对选题进行研究时,要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有理有据进行探讨和分析,并能拿出自己的意见,不受他人的影响而左右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一定要有新的突破。否则,这类选题最好不要选做,走别人的老路就没有意思了。

依据选题的最佳途径,结合实际选题的需要选题的最佳方法,主要有

1.根据个人业务专长来确定课题。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入门者来说,明确这一点是显得非常重要的。个人业务是个人长期从事的工作,个人对个人业务专长有较深的了解和把握,结合之,做科研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个人业务专长是搞科学研究的基础。如果不考虑这一点,看到别人搞什么,自己一知半解就去干什么,这样是搞不好学问的

2.选题宜小不宜大。 选题太大了,不易把握,研究不深,会陷入的空泛论述,不容易出好成果,甚至会中途流产;选题小容易搞深搞透,容易出成果。

3.写批驳某种观点的文章,要注意批驳文章是否有代表性。如果被批驳的文章代表性或被批驳的文章中某些观点或看法有一定影响,这样的文章才可以写。被批驳文章的没有代表性或被批驳的文章中某些观点或看法影响不大,就没有必要去驳斥,这样的文章也就没有必要写了

4.选题时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是在于了解前人对自己所选的问题的研究已达到了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针对某问题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有某种设想,更应该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找、核对,看看前人是否已有类似的或相反的结论。如结论不同,就要比较分析,尤其是比较产生不同结论的研究过程、原因和方法。如果前人的结论成立,自己的设想就有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如果结论相同,就要检查自己掌握的材料是否相同或类似?如果材料不同,又有新的材料这样文章是可以写的。

5.学生选题时要经指导老师指导,以避免走弯路。通常来说,指导老师是某学科领域中的专家,他们的专业知识基础雄厚思路广、经验多,经过他们的指导,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完全学生(本科生)自己来承担限于学生专业知识基础相对弱、知识积累不多和研究水平不高,难免要走弯路。学生选题时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注意选择难度不大的问题避免贪大求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选题的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

确定选题,还要进一步对选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已确定的选题是否值得做,或者说,已确定的选题是否有新意、有价值其判断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1.首要判断你确定选题在本学科领域内是否有一定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你是否可以通过独立的研究提出自己一定的认识看法和观点

2.如果你所确定的选题是虽然前人已研究过,但你是否能采用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得出新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人以启发。

3.你是否凭借自己的研究能力而进行周密的研究和分析选题你是否能澄清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即使你没有更新的见解,但你是否能为别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促使他人进一步去研究

4.你的选题是否能用较新的理论、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看法和数据。

5.你的选题是否能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的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的问题。这类选题也是值得做的。

6.你的选题是否能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史实、事实、科学实验等)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

  总之,只要我们按照上述提供的选题思路、选题方法,结合自己在实际研究中的选题需要,不要畏惧困难、不怕吃苦,一定能选出最佳的选题。